
本报记者 黄武平
地处城市近郊的岳塘区板塘街道新农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市民休闲避暑、研学郊游的好去处。近年来,该村作为全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大胆创新举措,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深受上级有关部门及广大游客好评,全体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新农村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其中,全村298户农户分别配发了一组“四分类”垃圾桶,将可回收物、厨余(湿)垃圾、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还在村内适合位置安装了80个分类垃圾箱,建设了一大一小两处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在7处居民集中区域(屋场)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驿站”。全村配备6名保洁员和2名垃圾分类收集人员,主要负责公共区域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分类、环卫设施管理和维护等。
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新农村因地制宜探索出生活垃圾“三次分类”处理模式。即,村民自主“第一次分类”,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固体垃圾分类,分别投放到垃圾桶,而厨余垃圾、菜叶果皮等潮湿垃圾则进行封闭沤肥处理后用来种菜养花。保洁员进行“第二次分类”,将农药瓶、废电池、废灯管等有毒有害垃圾分类送到分拣中心等待集中处理,而其他不可回收垃圾则投放到垃圾转运站。大件垃圾“第三次分类”,保洁员预约上门服务,将居民废弃的旧家具、家电、生产工具等统一托运到村级大件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进行处理。
同时,新衣村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理事会,同步推进生活垃圾处理付费服务机制,并列入了村规民约,收费标准明确、资金使用规范、监管评价有力。村“两委”成员采取分片包组原则,每月组织人居环境理事会成员对农户开展庭院清洁和垃圾分类情况评比,对分类不到位的户主进行宣传指导,并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情况作为考核保洁员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激励保洁员履职尽责。
如今,新农村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效果持续显现。
责编:周冠成
来源:湘潭日报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我”和岳塘的故事|蔡蔡和大乔:返乡青年 逐梦“绿心”沃野
“我”和岳塘的故事|朱大可:深耕岳塘 开拓创新 成就电气“小巨人”
岳塘区“我爱湘潭我的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暨“活力湘潭 快乐走娃”活动启动
文旅新区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见“世外桃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区:欢天喜地闹元宵
下载APP
分享到